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向“火”挑战的科学家

发布时间:2023-07-10 浏览量:1354

李楠,武汉科技大学*席教授,从事耐火材料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为我国耐火材料技术进步和创新作出重大贡献,是我国在国际耐火材料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耐火材料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水泥、玻璃、陶瓷、化工、机械、电力等各个领域的高温工业生产过程。如果没有优良耐火材料,窑炉新技术效率高、节能、低污染的优越性就无法实现。

目前,我国耐火材料产量约占世界耐火材料产量的65%左右,耐火材料基础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功能、长寿、节能、环境友好型等高品质耐火材料比例仍较低,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始创新较少。

作为耐火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高地,武汉科技大学汇聚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专家。近半个世纪,李楠教授在这个领域里专注研究。从1996年起,他带领团队,着眼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始了突破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过程微结构控制技术与工业应用的理论和攻关。

在现代高温工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是研制承受更高温、更强烈化学侵蚀、更严重机械破坏及效率高隔热的高品质耐火材料。

高品质耐火材料与高温生产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好锅做好菜”:好锅不怕侵蚀,经久耐用,也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炒出来的菜安全有保障;另外,好锅受热快,节省煤气,能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

以钢铁生产为例,在对钢材质量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人们追求的目标是耐火材料的长寿化与低消耗,对钢水与耐火材料的相互作用不够重视。而随着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对钢材性能要求日益严格,发明一种高品质耐火材料,解决耐火材料对钢水的污染,也就成为洁净钢生产的关键。

经过10余年沉心研究,李楠教授等人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火材料微结构控制新技术,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提高了耐火材料的综合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利用新技术开发生产的耐火材料,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进口同类产品水平,提升了我国耐火材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新产品在武钢、鹿泉钢铁等国内几十家大中型钢铁、水泥和耐火材料企业大规模应用。近3年,11家耐火材料生产企业新增产值达30余亿元,新增直接经济效益为6 亿多元,推动了我国耐火材料行业的技术跨越和高温工业的节能减排。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